在剛剛落幕的第十二屆浙江電影“鳳凰獎”頒獎典禮上,我校華策電影學院教師田智元擔任美術指導的電影《潮》從45部參評影片中脫穎而出,榮獲“優秀美術”獎。


“影片以錢塘江灘涂為美術創作基底,將自然地貌與人文敘事熔鑄于場景構建,將堤壩、茅草屋與潮起潮落融為一體,以低飽和灰藍影調,勾勒出濕潤蕭瑟的地域質感,巧妙地運用了東方美學符號,強化‘人與自然對抗共生’的主題,實現了視覺場域的蒼茫厚重感與故事內涵的藝術表達和諧統一。”在頒獎典禮現場上,“鳳凰獎”評審委員會給出了這樣的高度評價。

《潮》是由浙江傳媒學院共同出品、華策電影學院副教授萬波擔任導演、超過100余名師生共同創作的一部以杭州蕭山圍墾為歷史背景的故事片。該片已于今年3月11日全國上映,曾入選第二十六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華語新風單元、第十六屆澳門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以及提名第三十屆印度加爾各答國際電影節亞洲影評人聯盟獎。
《潮》通過視覺語言還原了一段波瀾壯闊的奮斗史詩,展現了人與自然共生共存的主題。創作團隊以錢塘江潮汐為靈感,構建了真實而富有詩意的江南世界,通過青灰色主色調與暖色燈光的結合,精準還原了白墻草頂的民居、磨損的勞動工具等細節,傳遞出勞動人民的堅韌與溫暖。


影片中堤壩的搭建是最大挑戰之一,團隊在嘉興海鹽縣的葫蘆島實地取景,克服生態保護限制、潮汐漲落等困難,用石料筑起了一座真實堤壩。“為了最真實的視覺效果,我們(主創團隊)走訪了蕭山、上海圍墾博物館,研究六七十年代工具及環境,突破重重困難,在江中搭建了一座長30多米、高4米的土夯壩。在搭景的過程中,我們真的感受到了愚公移山式的圍墾精神,我們主創和導演一起完成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潮》美術指導田智元說道。


美術設計通過冷色調的潮水與暖色調的人類活動對比,強化了戲劇張力,并平衡了粗糲現實與詩意幻想,形成獨特的藝術張力。團隊協作是完成作品的關鍵,從歷史考據到場景搭建,集體智慧貫穿始終。這段創作歷程不僅是對歷史的致敬,更是一次深刻的美學探索,用空間構建的江南詩意美學,展現了藝術與精神的共鳴。
浙江電影“鳳凰獎”是浙江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浙江省電影家協會主辦的全省性最高電影獎項。自2007年創設以來,成為全國首個省級電影獎項,也是我省最高級別的電影完成片大賽,成為優秀浙產電影評獎評選的重要平臺。第十二屆浙江電影“鳳凰獎”頒獎典禮系列活動由浙江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浙江省電影家協會主辦。